一段时间以来,提及本科教学,人们认为这与高校砸钱“重奖”有关,很多高校面临着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窘况。对于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的中国大学来说,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双一流”建设也就无从谈起。(11月26日光明日报)
我国一些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培养模式单一,对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少,留给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小;教师关心和热爱教学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高质量通识课程数量不足,课程深度、学业挑战度有待提高,学科交叉融合有待深入,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亟需完善等,都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不得不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观念、通识教育等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世界一流大学是能激发人类理想的大学,是能够超越和超脱当今日益商业化社会浸染的大学。在全球视野下,当今中国大学的办学宗旨应该不再是以往为商业领域输送多少人才或培养多少高薪获得者,而应重在培养毕业生用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造福整个社会和帮助弱势群体上,这样才能体现毕业生的价值、体现大学的价值。
一流的大学和其所培养的人才在一个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该如何发挥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作用呢?
首先,高校的办学宗旨应该符合国家、时代的需求。大学育人的本质应该适应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趋势,构建世界一流的本科教学生态体系。所以,本科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提升,应该一直在路上。
其次,本科培养的各方面发展应保持平衡。部分一流不等于总体一流。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应多样化,每名学生都应被当作精品来培养。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文艺术教育,努力将更优质的学科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此外,本科培养还应重视创新精神,不仅在线教学系统、教学理念要更新,而且应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创新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以,对一流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而对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念方针的实现、计划措施的到位、教改的最终落实还要靠一门门课、一次次师生互动来实现。
(来源:中国教育报刊社)